产业延伸是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最佳途径梁裕智(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武汉声)本文以近年实践经验为论据,阐明了地勘单位在投入社会主义市场的起步时期,多种经营以本行业的延伸业为最佳的选择途径。关键词地勘延伸业“大市场大科技大地质。观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单即定的规模。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仅使地勘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工作总量有了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改变了单一投人箪业费)的一贯制,产业和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多种经营的发展f环平衡,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出现亏损。分析多种经营效益上的差异,可从中得到如下启示:置.大凡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均属地勘延伸产业·据我局1991年多种经营的统计资料,盈利的是计划外矿产勘查、工程物探、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和钻具加工等项目;出现亏损的,则多是与地勘行业难以“攀亲。的项目,有的自建厂以来就一直亏损,成为办厂单位的包袱。2.大凡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其科技成分的含量都较高如工程物探中的地下管线探测和动力测桩技术,主要是应用和发展了地球物理探矿中的磁法、电法和地震等技术方法。我局地·研所的地下管线探测外营组编制14人,1992本文1993年5月收到,吴甲编辑。?·;--T;J年人均创净值达7000元以上;而另一些技术起点低的项目,产品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就长期处于不饱和运转或半停产状态。3.大凡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其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如近年来围绕着浦东开发,地矿系统调集1300余名职工,以拥有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年创产值3300万元的经济实力,组成施工队伍云集上海,成为浦东地基勘察工程市场的主要集团。多种经营的产业性质、科技含量、经营规模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差异。就目前地勘单位初涉市场的实际状况而论,产业性质(主要指多种经营与地勘仆间的联系程度)直接影响着进入市场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和经营规模,故当前多种经营的产业性质是三者中的主要矛盾。一般说来,与原产业联系密切的是其延伸业,因它们有着相近或相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资源,在技术上实现转轨变型比较容易;且地勘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按1991年价格计,地勘业每年探明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0万亿元以上),其间人才济济,知识密度和装备水平都较高。向其延伸发展,不仅容易集结力量形成规模,而且有利于跟踪时f℃信息,提高科技含量。反之,与地勘业无甚联系的非延伸产、1L由于对其生产技术和市场行情过于生疏,难以换型接轨,更难实现大规模转产。系统的“大”字观地勘单位全面走向市场,乃大势所趋。但当前举步何方。尚未取得共识。关键是寻求最佳途径,显然,选择途径在于观念。;系统的“大字观”,为地勘单位寻求走向市场的最佳途径,提供了认识依据。对地勘单位而言,系统的“大”字观就是指大市场观、大科技观、大地质观。1.大市场观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市场需求为导向、价值规律为核心,追求良性循环的增殖效益为目标的认识观。大市场观强调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这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囿于封闭而狭隘天地的地勘单位,犹如被推向无限广阔的空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不再是政府某行政部门的附属体。它的生产经济活动,不再是受指令性计划约束的被动行为·,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主动行为。根据大市场观,地勘单位不仅要以发展多种经营走向市场,而且它的本行——矿产勘查业也应当市场化。倘若矿产勘查活动只是停留模拟市场的水平上,执行的仍然还是计划安排下的招标一投标,“内部银行。及内部的“有偿服务”等管理办法,显然与真正走向市场的多种经营是难以协调·的。因为在体制和观念上,它们既不能与多种经营共担风险,也不能与其分享利益,甚至还会产生摩擦。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多种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难以使矿产勘查自身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可见,当前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的形式和内容,都到了必须全面走向市场的时候了。!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大市场观视价值规律为核心,而且把等价交换视为核心之核心。价值规律指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由于生产者素质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不同单位生产同样商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均等的。其中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付出的劳动,由于未能形成社会价值,市场不予承认;同样,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少付出的劳动,市场也不予克扣。可见在价值规律的制约下,市场是公正的。然而,企业的盈亏正是由此而来,地勘单位的多种经营亦然。地勘延伸业之所以普遍盈利,是由于它有效地利用并发挥了地勘产业的优势,因此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之,那些难于同地勘业“攀亲”的项目,无法利用地勘业的优势,以致个别劳动时间拉长,产品成本自然偏高而亏损!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市场经济往往通过价格信号来对供求关系进行自动调节;并以优胜劣汰为于段,引导生产和消费。大市场观用两点沦的思想方法,指导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即不仅要注意市场导向,也要考虑自身能力。当前地勘单位多种经营的盈亏,即是一种价格信号,它提示人们要认真审视那些正在运行的以及将要投入的项目的可行性。因为社会需求是全方位的,而生产者和生产单位的能力却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能力,只能作用于有限的空间。当前地勘单位多种经营中出现的亏损,几乎都是盲目上马的项目,其中一部分是忽视了市场容量,撞人过饱和市场;另一部分则忽视了自身能力,使用落后技术,生产过时产品,只能被市场淘汰。2.大科技观大科技观首先强调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所有经济经营活动中,都应把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大科技观强调在科技领域里必须渗透经营意识,强调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相结合,成为市场经济的内涵。审视地勘单位已经开展的多种经营,其中凡在市场具有竞争实力的项目,无不具有科技成分含量高的特点。而它们的产业性质,则大多数为地勘延伸类型,如工程勘查和工程物探等。3.大地质观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以向整个社会服务为目的、以拓展和发掘勘查技术的潜在能力为手段,并以协调一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准绳的技术经济学观。大地质观超乎一般单纯的学术性或技术性的地质认识,它相对于过去囿于单一的矿产地质经济的广义思维观。它着眼于将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开发为向整个社会服务。大科技观和大地质观均已超越自身的技术范畴,延伸到了经济领域,与大市场观构成了以整个社会为服务目标、以科学技术为竞争于段,以获取满意的经济效益及与为社会增益相一致的综合效果为目的的系统“大”字观。最佳途径市场总是偏爱具有竞争实力的强者,从来不宽容弱者。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严酷现实。地勘单位在多种经营中的效益差异,以价格信号提示我们,必须对其投产方向和项目进行筛选和优化,并以此推动整个地勘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间,关键是资源的最佳配置,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领域里,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平衡,往往是通过市场运动来实现的,供、求之间是动态的双向选择关系。地勘单位走向市场,首先是要选择最佳途径,确立起步产业。同样,市场也会按其需求,对该产业进行选择,在价值规律制约下,优胜劣汰,而明智的决策者总是以扬长避短与之策应。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雄厚的实力。根据系统的“大字观”,地勘延伸业与走向市场的最佳途径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地勘延伸业是将地勘业务和技术,从为矿产勘查服务的单一领域转向全社会,向一切可以施展服务功能的领域,以渗透、辐射或扩展等方式进行延伸。而且在延伸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基础科学和相关科学知识的营养,进一步发展自身。然后再以更高、更新的技术实力,寻找、开拓潜在的新技术市场。地勘及其延伸业的结合,甚至可能构成为社会广泛需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地勘延伸业可以包括矿产地质以外的各地质科学分支或边缘学科领域,如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以及医学地质等领域。地质工作社会化就是在产业延伸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其工作成果随之商品化。与之相配合的是,为了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地勘单位的生产管理和对外经营,必然要实现企业化。由此可见,地勘产业延伸的意义决非只是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更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安置效益,其深层涵义在于促成地质工作实现“三化”(社会化,商品化、企业化)。事实证明,地质工作实现“三化”,从产业延伸人手是比较策略的。因为以辐射、渗透和扩展为特征的办法,远比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容易调动地勘单位和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推行“三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质工作实现“三化”,是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标志。发展延伸产业是为了走向市场,发展非延伸产业也是为了走向市场,现在的问题是以何种方式能更快地进入市场?显然,进入市场需要资本的积累,·而唯有盈利才能完成资本的积絮。系统的“大·字观认为,在走向市场之初,只有延伸产业最能发挥地勘单位的优势,因此也最易盈利。其原因在于,地勘延伸业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差”。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3
文章来源:《大科技》 网址: http://www.dkjzzs.cn/qikandaodu/2020/0804/395.html
上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与实现机制:
下一篇:建设大市场 发展大科技